
(示意圖)
發燒是幼兒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也是讓許多家長夜不成眠的原因。小朋友常常在短時間內發燒退了又燒,甚至幾天內反覆超過 39 度,讓父母既心疼又擔憂。其實,發燒本身是一種「身體啟動自我保護機制」的表現,表示免疫系統正在對抗體內的感染或其他刺激。
但如果幼兒反覆發燒,超過 3 天甚至持續數週,或伴隨一些異常的症狀,就要提高警覺,因為這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病症。本文將深入解析幼兒反覆發燒可能的原因,並提供家長實用的照護與觀察指引。
一、為什麼幼兒容易反覆發燒?
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對環境中的病毒、細菌、過敏原等刺激比較敏感。一般來說,0-5 歲的幼兒平均每年會感冒 6-8 次,每次可能發燒 2-4 天,這屬於正常範圍。
但若發燒次數頻繁、退燒後沒幾天又復發,或發燒型態「很怪異」(例如一天內燒退又馬上燒回去,或夜間固定高燒),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潛在疾病。
二、幼兒反覆發燒可能的病症
以下列出幾種臨床上常見,可能導致幼兒反覆發燒的原因:
1. 呼吸道感染(最常見)
如:
-
普通感冒(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)
-
流感
-
支氣管炎
-
肺炎
幼兒容易一次感染後,因免疫力尚未恢復完全,短期內再感染另一種病毒,出現「前一波才剛退燒,又接著發燒」的情況。
2. 中耳炎或鼻竇炎
細菌感染耳朵或鼻竇,會造成持續或反覆發燒,常伴隨:
-
耳痛、抓耳朵、聽不清楚
-
黃綠色鼻涕、鼻塞超過 10 天
3. 泌尿道感染(UTI)
幼童因尿道短,衛生習慣不成熟,容易細菌上行感染,導致反覆高燒。
-
多見於女童
-
可能伴隨小便疼痛、頻尿或尿臭
4. 腸胃道感染
包括細菌性腸胃炎(如沙門氏菌)或輪狀病毒,會出現:
-
嘔吐、腹瀉
-
腹痛
-
有時先發燒 1-2 天才出現腸胃症狀
5. 腺病毒或疱疹病毒
這類病毒感染常導致高燒持續 5-7 天,退燒後才開始發紅疹(如玫瑰疹)。幼兒常反覆高燒且不容易退,家長會很緊張,但多數會自然痊癒。
6. 過敏性疾病或氣喘發作後的續發感染
若小孩本身有過敏性鼻炎、氣喘體質,容易因呼吸道敏感黏膜較脆弱,而在感冒後又續發細菌感染,導致「沒好透又發燒」。
7. 較少見但需警覺的嚴重疾病
-
川崎氏症:多見於 5 歲以下兒童,症狀包括持續高燒超過 5 天、嘴唇發紅、手腳脹紅、身上出疹、眼睛紅等。
-
血液疾病或免疫疾病:如白血病、免疫缺陷症,通常會伴隨貧血、臉色蒼白、容易瘀青、反覆口腔潰瘍等。
-
慢性結核感染:若發燒時間拉很長(數週)、晚上特別容易燒,體重下降,要考慮結核。
三、家長該如何照顧與觀察?
退燒不是唯一目標,要觀察精神與飲食
很多家長最怕體溫計一顯示 38.5°C 就慌張,但實際上:
-
小孩精神活動力正常、願意喝水吃東西,就可在家多觀察。
-
若燒到 39°C 以上,或小孩明顯不適,可以適量服用退燒藥幫助舒適。
保持水分與電解質攝取
發燒時水分流失快,要多提供白開水、電解質水、稀飯湯。
適當降溫
-
室溫維持 26°C 左右
-
不必捂太多被子,避免反而更高溫
-
以溫水擦拭四肢幫助散熱
四、什麼情況下需要盡快就醫?
-
發燒超過 3 天未見好轉,且退燒後仍精神不振
-
發燒伴隨抽筋、持續嘔吐、呼吸急促或嘴唇發紫
-
出現皮膚瘀點(按壓不會退色)
-
小便顏色很深、量少甚至沒有小便
-
懷疑川崎氏症症狀(高燒合併嘴唇紅、手腳紅腫、結膜紅)
這些情況都需要儘速送醫檢查。
五、如何預防孩子反覆發燒?
-
打疫苗:如流感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大幅降低重症風險。
-
良好的手部衛生與口罩習慣:減少病菌傳播。
-
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:維持免疫力。
-
避免二手菸與室內空氣污染:氣道健康直接影響感染機率。
-
定期追蹤有過敏體質的孩子,及早控制慢性鼻炎、氣喘,避免反覆感染。
結語:別只看溫度計,也要看孩子整體狀況
發燒是幼兒常見的免疫反應,許多狀況屬於正常自癒過程。但若發燒頻率過高、天數太長或伴隨特殊症狀,就要格外謹慎。家長除了適時退燒、補充水分,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孩子的精神、臉色與排尿情形,並在必要時及早就醫,排除嚴重疾病。
好好照顧孩子的同時,也要讓自己保持穩定心情,因為最好的照顧,是來自健康與放鬆的家長。
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
其他幼兒反覆發燒相關資訊
小朋友反覆發燒39度,家長該擔心嗎?了解原因與正確應對方式
小朋友夜咳的原因與緩解方法:父母必知的應對指南
咳嗽咳出腹肌?從真相到健康的重要性探討